患儿今年8岁,是一名性格内向的男孩,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可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忍不住夸张地眨眼,妈妈以为拿眼药水点几天就没事了,可没想到,眨眼不但没有消失,患儿又多了一种皱鼻的症状,妈妈没放心上,以为是雾霾天气影响的。
而近两个月来,还没等到这些症状消失,耸肩,咧嘴,点头等奇怪的动作随之即来愈演愈烈,在课堂上还时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有时候喉咙也不自觉的发声,有时候又会大声的叫一嗓子,老师为此警告过他好多次,但就是没有效果。而就因为这样,他被同学嘲笑称为“行走的表情包”,“获封”表情帝、鬼脸王等称号,对于这样的嘲笑,患儿非常苦恼。
爸爸妈妈开始意识到孩子这些奇怪的动作可能另有隐情,妈妈上网查询这些症状之后觉得孩子极有可能得了抽动症,于是,妈妈带他来到了专业治疗抽动症的郑州市第二中医院,才真正解开了谜团,找到了作怪“真凶”。
来到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后,亲和慈祥的林汝琏主任亲自为患儿面诊,结合患儿的症状表现,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接着进行科学的仪器检测,项目包括:体格检查、神经递质检查、微量元素检测和注意力检测以及心理测评等检查。最终结果显示患儿确实是患了抽动症。
林汝琏主任结合孩子的病情为他制定了医教一体诊疗体系中专门针对抽动症的平衡控抽疗法,此体系将家庭、学校、社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测、评、医、导、训同步进行,分型诊疗、分层评估、分度治疗,让患儿在毫无痛苦的状态下接受治疗,避免了传统体系的副作用,真正实现安全、高效、不影响正常学习及促进成长发育的治疗标准。
在医师和患儿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在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患儿的情况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之前挤眼撅嘴皱鼻子的次数明显减少,也很少发出“吭吭”的声音,以前抽动的状态也在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大半年之后来医院复诊的患儿已经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已经看不出他就是曾今那个被同学们嘲笑的“行走的表情包”啦。
抽动症的孩子最初的表现就是挤眼、皱鼻等情况,紧接着就会出现腹部抽动以及四肢抽动的情况,就像是故意做鬼脸一样,继而引发学习困难,孩子因为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严重者还会引发多动症甚至癫痫。
